- ·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投[04/29]
- ·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数[04/29]
- ·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期[04/29]
- ·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版面费[04/29]
中华医学杂志创刊105周年纪念会心血管代谢与精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由《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北京精准医学学会联合主办的“《中华医学杂志》创刊105周年纪念会·心血管代谢与精准医学论坛”,于2
由《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北京精准医学学会联合主办的“《中华医学杂志》创刊105周年纪念会·心血管代谢与精准医学论坛”,于2020年12月26日下午在北京天泰宾馆召开。大会采用线下会场与线上直播相结合方式。邀请到中国工程院韩雅玲院士、中国科学院葛均波院士做主旨报告。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主任唐熠达教授担任本次大会主席。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刘冰副社长首先致辞,刘冰副社长说:上午刚刚进行了《中华医学杂志》创刊105周年纪念活动,感触颇深,中华医学杂志走过了105年,可谓“百年未老”,学术杂志发达国家才能强盛,未来杂志不仅要发表论文,更重要的是建立一个学术社区,更多关注人文与预防。刘冰副社长提纲挈领的致辞可谓句句珠玑、字字箴言。
致辞嘉宾: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刘冰副社长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大内科主任高炜教授主持开幕式,高炜教授对线上线下的参会同道表示了欢迎和感谢,对《中华医学杂志》创刊105周年表示祝贺,并宣布本次大会开幕。
主持嘉宾: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大内科主任高炜教授
大会主席: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主任唐熠达教授
随后进入大会第一章节,中国工程院韩雅玲院士、中国科学院葛均波院士、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沛森博士后依次作主旨报告,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大内科主任高炜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主任唐熠达教授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龚艳君副教授担任主持。
韩雅玲院士:数据详实循证充分 提纲挈领指导临床
第一位讲者是中国工程院韩雅玲院士,韩院士通过录播做《冠心病抗栓治疗新进展2020》主旨报告。韩院士从以下4个方面做了详细阐释:双通路抗栓治疗、P2Y12受体抑制剂单药长期治疗、P2Y12受体抑制剂降级治疗、冠心病合并房颤的抗栓治疗。韩院士认为,长期双通路抗栓治疗,可考虑用于缺血中危/高危且出血风险较低的NSTE-ACS患者;短疗程DAPT后转换为P2Y12受体抑制剂单药长期治疗,可在保留抗栓效果的同时减少出血风险。对于ACS患者,强效P2Y12受体抑制剂是首选,但根据临床情况、血小板功能检测或基因分型结果进行降级治疗是可行的策略。对于需要接受口服抗凝药物治疗的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短期(7天或住院期)三联抗栓治疗,其后更改为口服抗凝药+P2Y12受体抑制剂双联治疗,1年后停用抗血小板药物是安全可行的策略。韩院士数据详实充分的报告让线上线下同道受益匪浅。
杨跃进教授、黄沛森博士后:新一代高效间充质干细胞为心梗治疗带来希望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沛森博士后,代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副院长杨跃进教授,
做《基于新一代间充质干细胞的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从基础到临床》主旨报告。黄沛森博士后汇报了团队近年来在口服他汀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微环境(“改良土壤”)及他汀预处理优化骨髓干细胞及其外泌体(“改良种子”)两方面,对提高干细胞及其外泌体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的效果所取得的系列成果,从基础研究到临床转化的全过程分析了新一代高效间充质干细胞作为新型心梗修复制剂的优势和可行性,并对下一步的心肌再生修复新药研发做出展望。
葛均波院士:打破“头疼医头 脚疼医脚” 泛血管医学未来可期
中国科学院葛均波院士通过授课录播的方式,做《泛血管医学的发展和展望》主旨报告。葛院士从评估理念、评估技术等方面对泛血管医学做了详细解读。葛院士认为,心、脑、外周血管疾病有着相同的发理机制——动脉粥样硬化,其表象或影响的功能有异,但病因、机制和干预手段相通。而从慢病管理角度,高血压、糖尿病、血脂、抗凝、控烟等因素的有效改善和早期三级预防,收益也是共通的。从这点上讲,泛血管医学建设将开展十大重点研究:血管生态与稳态、血管本构与重构、血管功能信息与计算机仿真、重大血管疾病精准医学、血管再生与组织工程、血管疾病模式动物、重大血管疾病系统与原位干预、靶器官损伤与修复研究、血管疾病信息化管理、干预成果转化等。通过这些研究,泛血管医学可以优化现有疾病干预策略,实现血管性疾病的全程管理,提高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文章来源:《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网址: http://www.zgxzekzz.cn/zonghexinwen/2021/0830/729.html